您的位置: 首页 > 要闻 > > 内容页

小心!这些行为,其实是男孩的求助信号

时间:2023-07-01 16:45:10 来源:男孩派

小心!这些行为,其实是男孩的求助信号

很多在父母看来无理取闹的行为,其实是男孩在向父母求救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父母唯有耐心地解读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,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。

作者 | 侃侃妈

深夜,闺蜜在朋友圈发文吐槽:

唉,当妈太难了......

真要被我家那小子气死!

原来,闺蜜的儿子最近在学校调皮捣蛋,老师三天两头打电话来告状。

闺蜜气不打一处来,就狠狠骂了他一顿。

可谁知,儿子竟“砰”地一声就把房间的门给锁了起来。

第二天更是一声不吭,看到闺蜜就眼睛直瞪,把闺蜜搞得心力交瘁。

英国的一位作家曾经说过:

“一个男孩比十二个女孩增添的麻烦还多。”

根据科学研究显示,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更多,因此他们更加精力旺盛,做起事来也更容易兴奋冲动。

有时候可能连他们自己都还没弄清楚,过分活跃的神经系统,已经将他们的内心想法迅速外显了出来。

也就是说,男孩的一系列出格行为,往往是个信号,是他们在用独特的方式宣泄情绪、表达不爽。

作为父母,如果我们只看到孩子“叛逆”的表象,却忽视和否定背后的深层原因,那么孩子的情绪只会越积越多,最终不堪重负、压垮自身。

家有男孩,父母一定要学会识别下面这些“求助信号”!

爱顶嘴、总是唱反调?

他的个性被压抑了

随着男孩年纪的增长,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:

“随口说他一句,有十句话在那等着!”

从前那个听话的乖宝宝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随时都能被点燃的“火药桶”。

堂姐就曾向我抱怨,说觉得儿子总是故意作对、无理取闹,自己身为父母的权威也受到了挑战。

实际上,男孩顶嘴并不是不听话,而是他们在用懵懂的方式呼唤父母的理解。

顶嘴意味着他们的自我意识终于觉醒,也标志着他们开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伊能静曾在《幻乐之城》节目里聊到自己的一段育儿经历。

当时儿子哈利想去上剪辑课程,但她执着于让孩子去上编剧课。

一番争执后,哈利大声反驳道:

“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,

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?

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!”

儿子的这一段话,犹如当头棒喝,令伊能静永生难忘。

她这才意识到,自己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个人理想,也不知不觉中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成长。

《PET父母效能训练》一书中说过:

“孩子说了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,他到底想表达什么。”

顶嘴的行为看似是挑衅,实际上是孩子在努力发出声音,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。

家有男孩,一定要记得给孩子发言权。

用心聆听孩子的感受,教会他们合理表达,孩子才能够向阳生长。

胆小怯懦、遇事易退缩?

他很需要你的肯定

前几天,在群里看到一位妈妈的求助:

“我家儿子一碰到困难就打退堂鼓,天天挂在嘴边的便是‘我不行’、‘我害怕’。

男孩这么胆小懦弱,将来怎么能成大器?”

在生活中,有种常见的养育偏见便是,男孩要有男子汉的模样,遇事必须勇往直前,畏畏缩缩十分不像话。

实际上,在心理学上,孩子畏难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现象。

由于先天生理结构的差异,男孩大脑的发育速度要比女孩“慢半拍”。

因而,男孩在日常实践中往往会碰到更多的困难,也更加容易感到无助、害怕。

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情绪,随意给他们贴上“胆小”的负面标签,只会让孩子更加痛苦内耗,也难以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。

看过一位天津爸爸教两岁儿子练跳远的视频。

起初孩子托着下巴,战战兢兢,并不敢跳。

但爸爸不断对孩子说“相信自己”,哪怕是失败了,也一直耐心鼓励。

终于,一次次的尝试后,孩子终于成功跳了过去,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。

著名心理学教授海姆·吉诺特曾经说过:

“孩子们从体验中学习,所听到的每字每句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。”

当男孩出现畏难情绪时,父母切不可随意责怪贬低。

而应及时的肯定和鼓励,赋予孩子试错的底气。

孩子有了充足的自信,才有面对风雨的勇气,继而成长为真正有担当的男人。

喜欢撒谎、找借口?

他对惩罚非常恐惧

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:

一名十岁男孩告诉父母自己放学路上遭人贩子绑架,并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最终如何机智脱险,整个过程细节详实、逻辑合理。

父母听完后大惊失色,立马带着孩子去报警。

警方经过详细调查后发现,男孩只是因为贪玩才回家晚了。

他害怕被父母责罚,于是便编造了这个弥天大谎。

孩子撒谎当然不对,但父母也要反思一下,是否平时的教育方式太过严苛。

很多家长都觉得男孩皮糙肉厚,犯错之后必须狠狠教育,否则不打不成器。

但“高压政策”治标不治本,只会让孩子因为害怕惩罚,“有意识”地、甚至是主动地去讲大话。

在综艺《少年说》中,有一个叫孔汤琦的七年级男孩。

小时候每当他犯错时,父母便会问“知错了没有”。

起初他如实回答“不知道”,结果父母非常生气,直接一顿棍棒伺候。

之后孔汤琦便“吸收经验”,哪怕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,但只要父母问到,他就会说“知道”,从而免除皮肉之苦。

哲学家伯特兰·罗素认为:

“孩子的不诚实,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。”

聪明的父母,不应只关注行为本身,而要去认真了解孩子撒谎背后的动机。

如果家里的男孩一不小心说了谎,父母不要急着“贴标签”或严厉斥责,而是要耐心倾听引导,帮助孩子重回正轨。

沉迷网络、玩游戏成瘾?

他在现实中找不到价值感

很多家长都深有感触,一旦给男孩一部电子设备,他就可以废寝忘食,玩到天昏地暗。

斯坦福大学教授艾伦·赖斯曾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验人类大脑,发现在游戏获胜的一刻,大脑的成瘾回路异常活跃。

也就是说,玩家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,从而完成对自我价值的确认。

研究中还提到,男生产生游戏上瘾的可能性是女生的2到3倍之高。

这是因为,男孩大脑边缘系统中心的激活程度更高,使得他们更擅长知觉和协同行动之间的连接,从而在游戏中表现得更加出色。

于是,每当男孩在现实中得不到关爱和认可时,他们便很容易回到虚拟世界中,通过升级打怪这一奖励机制获得成就感。

看过这样一则新闻,连云港的一位父亲老唐,因为工作的缘故,便把儿子小唐留在了爷爷奶奶家。

由于缺少父亲的陪伴,小唐很快迷失于网络游戏中,成绩也一落千丈。

之后,老唐把儿子接回身边。他带着小唐出门骑行,一路跋山涉水,途经大半个中国。

在这趟旅途之后,父子关系明显更加融恰,小唐也找回生活的意义,决心好好学习。

当男孩出现网瘾问题后,家长除了及时疏导外,更要注意改变陪伴的方式。

走心的相处,适时的鼓励,用充沛的爱去填补孩子内心的空虚。

易怒、有破坏性行为?

他渴望得到你的关注

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说过:

“我种了一个小宝贝,却收获了一枚炸弹。”

男孩长到一定年纪后,就好像浑身都长满了尖刺儿。

不仅脾气爆、难沟通,更是动不动就砸东西,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!

《养育男孩》一书中说,到男孩14岁时,体内的睾丸素含量将达到最高值。

受激素的影响,男孩往往会焦躁不安。

特别是当他们感觉受到忽视时,内心的情绪便会控制不住,容易转化为武力输出。

因而,面对男孩的破坏性行为,家长以暴制暴绝对不可取。

行为心理学认为:

孩子的每一个行为,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诉求。

唯有被“看见”,才是孩子改变的开始。

《解码青春期》的作者乔希·西普,小时候曾被父母遗弃。

之后每到一个新的寄养家庭,他都会做出各种坏事来挑战养父母的底线,并计算着多久会被赶出家门。

直到最后一次,他被送到了德尼罗的家中。

他照例捣乱惹祸,但不管他怎么做,德尼罗都选择包容、接纳。

特别是一次酒驾被捕后,德尼罗语重心长地对他说:

“你视自己是一个麻烦,但我们视你是个机会。”

这句话让乔希潸然泪下,生平第一次他感受到了来自亲人的重视与关注。

从此他洗心革面,最终成为了知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。

面对男孩的愤怒行为,家长一定要及时察觉背后的呼救信号,并提供给他们强有力的支撑。

多表达爱意,多共情和关怀,与孩子并肩而立!

育儿的第一步,是读懂孩子。

男孩的每一种异常行为,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,需要父母去发现和拆解。

正如《陪孩子走过青春期》一书中写道:

“无论孩子表面上如何高冷,装得多么不需要我们,父母仍然是他们的天,家仍然是他们内心最需要的安全港湾。”

好的亲子关系,是用爱与智慧为孩子注入无限的能量,让他们能够安心释放情绪,松弛且快乐地成长。

养育男孩,就像种下一棵小树苗,只要父母给足营养,必定会有枝繁叶茂的一天。

让我们继续用爱浇灌、用心呵护,陪伴孩子走向美好明天!

点个赞吧,与所有父母共勉!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豫ICP备2021032478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97 18 09@qq.com